中医看胆结石如何形成?中医拥有悠长的历史,虽然现代西医发展迅速,但依然阻止不了中医在全世界大放异彩!接下来,长沙南湖医院中医专家就从中医的角度,讲一讲胆结石的发病原因。中西医结合,防治结石!
中医认为胆结石的形成是由于脾胃虚弱,酿生痰湿,淤血内停,进而化热,以致痰浊、淤血相互胶结而成结石。通常认为胆结石的形成与情志失调、饮食不节、外邪内授、虫积及淤血阻滞等因素有关,其病理基础以中焦虚弱为本,痰湿内盛为标。
情志失调:如果长期或持久的精神刺激、情志抑郁或易怒伤肝,会致肝失条达,气机不畅,肝胆硫泄不利,导致湿、痰、热、食、血随之而郁,胆以通降下行为顺,硫泄失常,则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,胆汁堕阻,湿热内生,日久结聚而成石。
饮食不节:多由于暴饮暴食、过食肥甘、酒食无度以及思虑过度、劳倦太过或久居湿地引起,或涉水冒雨,皆可损伤脾胃。脾失健运,水湿不化,积湿成痰,阻于肝胆,肝失疏泄,使胆汁排泄不畅而发病;或湿部化热,湿热相博,阻滞中焦,熏蒸肝胆,肝失疏泄,胆汁郁久而成石。
外邪内侵:机体感受六淫之邪,尤其外感湿热,入里化热,或侵脾胃径肝胆,肝胆为邪热所犯,气机不杨。胆腑之清汁,被邪热侵袭煎灼,日久成石。
虫 积:虫积即肠道蛔虫,进入胆腑,影响胆的“中清”和“通降”,阻碍肝胆气机胆汁部滞,日久而成石。
淤血阻滞:中医认为气为血帅,肝气郁结,气机不畅,则血行淤阻或湿热望滞肝胆,日久则热与血结,结果可成积或聚;而胆石形成后又可导致被血之症,互为因果。
综上所述,是胆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,胆结石绝非一种因素导致,而是多种因素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。
中医如何治疗胆结石
下面,长沙南湖医院结石专家李焕钰介绍其研究的“绿色排石疗法”被中央电视台、湖南卫视、新闻频道等省内外媒体多次采访报道。他研究的纯中药“绿色排石散”已申请国家专利96065号,其中的 胆石方具有疏肝利胆,增加胆汁分泌,扩张胆总管加强胆管内壁收缩,有利于胆囊、胆管化石、排石;肾石方系遵循排石勿忘补肾原理,组方具有滋阴补肾、清热利湿、活血化瘀、软坚散结、溶石排石之功效。治疗上以“化”、“引”、“利”、“补”、“排”五个关键,使结石顺利排出。该法具有疗效高、疗程短、病人无痛苦、无副作用,保持了人体器官完整性等优势。2004年11月该院采用此种疗法与众多媒体联动新化“结石村”,取得了良好疗效。